敦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其莫高窟有古代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被称为“世界美术博物馆”。敦煌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民族美术文化的结晶体,中国几代艺术家曾以敦煌为精神圣地。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5年来,是“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了丰硕成果,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和参与”。强调“文化是人心相通、增进互信的桥梁,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力量。我们坚持以丝路精神为纽带,以民心相通为目标”。所以,促进敦煌文化的复兴和产业集群,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也就成为我们承办--- “灵相千幻---2018中国敦煌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珠海)传承与创新文化周”的使命。
这次活动,也是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与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双方在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上层楼具体举措。是为更好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活跃学术氛围,强化艺术院校之间资源互补协同创新育人新模式。
10月30日下午两点半,设计与艺术学院敦煌文化周系列活动之非遗传承项目示范——《佛像临摹》在艺悦楼B座302室准点开始,敦煌美术研究所所长高山老师进行本次示范教学,我院部分教职工及爱好绘画艺术的学生观摩了精彩的示范,获益匪浅。
此次示范教学,说是佛像临摹,高山老师却是完全不借用任何临摹稿,他对于佛像的形体认识已经牢记于心。整体外部轮廓的起形,高老师仅花了半小时时间,不仅整体考虑,对一些细节也是认真关照,包括手指、佛眼、佛像光圈等,画的都很详细。对于绘画的每一步骤,高老师都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同时也告诉大家对于佛像造型应该遵循的一些法则。如需要强调对称性等等。当然,法则并不能呆板固定,需要有自己的认识。
高老师画的佛像光圈是流畅的,光圈圆润没有顿笔的痕迹;佛眼的眼皮微微下垂,给人感觉是慈眼视众生,体察世间悲苦。当高老师画衣褶时,仿佛不带思考与犹豫,下笔干脆利落,褶皱与褶皱之间有所联系不显杂乱。我想这与高老师多年研究敦煌壁画的辛劳是分不开的。这么多年,各个形体的练习依然日日坚持,是令人惊讶与折服的。
做完粉本后,高老师重新拿了一张皮纸蒙在粉本上,让大家尝试去描线临摹,有几个老师和同学跃跃欲试,可是从他们落笔那一瞬间开始,就不得不承认,要想画好实在是太难了!的确,作为观者是远远体会不到那一根根浓淡交错、行如流水般的线条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的。由此可见,高老师绘画造诣之高深!
这次示范唯一的遗憾是由于工作人员对于材料准备的失误,我们没能看到高老师给佛像画稿上色。当然,留有些许遗憾或许才会有下次更美好的相聚与学习!今天,我们没有追寻到目的,但是我们获得了接近的感受。或许美好并不是揭开面纱的美妙,而是隔一点距离观看!
高山老师介绍:
敦煌画派代表画家 1983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 1984年调入敦煌文物研究所美术室从事壁画临摹工作; 1989年---1992年出家为全真教道士,1994年――1996年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科大学院平山郁夫工作室留学; 1997年归国返敦煌研究院任段文杰院长秘书; 1999年辞职。在敦煌市设立敦煌美术研究所,任法人代表,开始职业画家生涯。